注:此方法适用于异常关机或者断电造成的开机异常,步骤如下:
一、请按电脑开机电源按键0-8秒左右关机,但不要把机器合盖,并移除外接电源充电器。
二、在关机状态下,长按电脑开机电源按键,按住不要松手,坚持14秒以上再松开。过程中可能出现电脑屏幕会亮,风扇会转,这都是正常现象。
三、请再等待约5秒以上,再正常按开机按键开机即可。
此方法同样适用于部分联想昭阳、扬天系列笔记本
注:此方法适用于异常关机或者断电造成的开机异常,步骤如下:
一、请按电脑开机电源按键0-8秒左右关机,但不要把机器合盖,并移除外接电源充电器。
二、在关机状态下,长按电脑开机电源按键,按住不要松手,坚持14秒以上再松开。过程中可能出现电脑屏幕会亮,风扇会转,这都是正常现象。
三、请再等待约5秒以上,再正常按开机按键开机即可。
此方法同样适用于部分联想昭阳、扬天系列笔记本
四芯航空头定义,如图:
1、12V外部摄像头电源
2、视频
3、音频
4、接地
五芯航空头定义,如图:
1、右声道音频输出
2、左声道音频输出
3、接地
4、视频输出1
5、视频输出2
注:大华第三代报警主机,请参阅:
大华第三代报警主机探测器接线方式
报警主机本地接线方法
报警主机本地接入探测器须使用“2.2KΩ”电阻,根据探测器类型(常开型,常闭型)接法也不一样
一、常闭型探测器接法:
探测器端子“ALARM(NC,COM)”,串联一个电阻接入报警主机的“Z,G”端子,不分正负,如图:
二、常开型探测器接法:
探测器端子“ALARM(NC,COM)”,直接接入报警主机“Z,G”端子,不分正负,并将主机“Z,G”端子通过端子短接
如报警主机本地输入端子不使用,则需要用“2.2KΩ”电阻将所有端子都短接掉,如图:
报警主机扩展模块接线方法
报警主机扩展模块分为两种,一种是“M-BUS”协议扩展模块,另一种是“485”协议扩展模块
一、“M-BUS”协议扩展模块:
通过主机M-BUS总线进行连接,总线端口具有36V电压区分正负,连接方式采用“手拉手菊花链”,接探测器使用的是“10KΩ”电阻
(常见“M-BUS”协议扩展模块有:ARM801,ARM802,ARM808)
二、“485”协议扩展模块:
该模块通过报警主机上的“A2,B2”进行连接,模块需独立供电,模块接探测器使用的是“2.2KΩ”电阻
(常见“485”协议扩展模块有:ARM808-S)
根据探测器类型(常开型,常闭型)接法也不一样,探测器类型请详见探测器文档
常闭型探测器接法:
探测器需单独供电;
探测器端子“ALARM(NC,COM)”,串联一个电阻接入扩展模块的“Z,G”端子,不分正负,如图:
常开型探测器接法:
探测器需单独供电
探测器端子“ALARM(NC,COM)”使用电阻短接,并接入扩展模块“Z,G”端子。
以海康威视DS-19A08-01BNG为例,DS-19A08-01BNG报警主机本地有8个防区接口用于接探测器。2个BUS端口,用于接扩展模块,如图:
本地防区探测器接线方法
常开方式的探测器接线方式:
1、探测器的NO和COM分别接主机的Z和G;
2、探测器端并联2.2K电阻。
原理图:
实物图:
常闭方式的探测器接线方式:
1.探测器的NC和COM端接主机防区的Z和G;
2.探测器端串联2.2K电阻。
原理图:
实物图:
注:本地未接探测器的防区,也需要接2.2KΩ的电阻。
总线式报警主机扩展模块接线.
将扩展模块的MBUS端子接到主机的BUS+和BUS-上,总线不分极性。
说明:
1.仅总线报警主机可外接扩展模块。总线报警主机防区扩展模块支持248路防区和252个触发器。
2.模块接到总线主机前,主机应断电并设置好模块地址拨码,地址拨码范围1-253, 不能使用0、254、255。
3.如果有多个防区扩展模块,建议使用手拉手接线方式,扩展模块需要进行拨码区分,地址码不能一致。
扩展模块探测器接线
扩展模块接探测器,方法与上述本地防区探测器接法一致,但电阻阻值需要更换成8.2KΩ,如图:
查看录像机是否有报警输入输出端口,以海康威视 DS-7900N-K4录像机为例,如图:
录像机报警输入的接线方法
常见的报警输入设备:红外探测器(红外对射),电子围栏,门磁,烟感等。
报警输入只需要接入一个开关量信号,所以不区分正负极,Alarm In和GND直接和报警输入设备的接线连接即可。(报警输入设备是否需要供电根据报警输入设备本身确定。),如图:
录像机报警输出的接线方法
常见报警输出设备:警号(喇叭),报警灯
报警输出设备直流供电:
1、录像机的Alarm Out接喇叭或警号的负极
2.、喇叭或警号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
3、电源的负极接设备的GND接口
直流报警输出应该在12V 1A这个范围内,如图:
报警输出设备交流供电,如图:
需要将主板上的短接子断开(分别为JPA1、 JPA2、 JPA3、 JPA4),且外加继电器连接,如图:
漏电保护继电器故障后需手动进行复位;漏电监测继电器在故障消除后能自动复位。
电缆等级0.6/1kv以上电缆用2500V摇表,绝缘电阻值应与上次实验结果没有明显的下降。直流耐压试验,6/10KV电缆加压25KV,8.7/10kv电缆加压37KV。均要求加压时间5分钟,要求5分钟时的泄露电缆不大于加压1分钟时的泄漏电流值。
根据不同绝缘材料耐受高温的能力规定了7个允许的最高温度,按照温度大小排列分别为:Y、A、E、B、F、H和C。它们的允许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和180℃以上。
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反映了电气设备材料外壳在外界腐蚀情况下保证其绝缘性能的能力,以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的大小来作为分类依据:
Ⅰ类绝缘:CTI≥600V;
Ⅱ类绝缘:400V≤CTI<600V;
Ⅲa类绝缘:175V≤CTI<400V;
Ⅲb类绝缘:100V≤CTI<175V.
其中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的定义为:
材料能够经受50滴试验溶液而没有形成漏电起痕(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电解液的联合作用下逐渐形成导电通路的过程)的最高电压值,单位为V。
0类设备/绝缘:
仅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的设备,当设备有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时,该部分不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一旦基本绝缘失效,则安全性完全取决于使用环境。
Ⅰ类设备/绝缘:
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比如家用电器里的三孔插头有个接地极。
Ⅱ类设备/绝缘:
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具备像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这样的附加安全措施。这种设备不采用保护接地的措施,也不依赖于安装条件。比如手持电动工具,具有’回’字标志的双重绝缘设备。
Ⅲ类设备/绝缘:
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依靠安全特低电压(SELV)供电,且设备内可能出现的电压不会高于安全特低电压。比如采用24V 12V的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