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康威视混行车道经常抓拍车尾的解决方法

一、线圈混行模式
1、检查触发线圈和逻辑线圈接线是否正确,触发线圈接车检器7,8;逻辑线圈接10,11;输出3,4接到抓拍机IO口;

2、检查逻辑拨码是否拨码正确,LOGIC拨码S1 ON S2 OFF(注意S1和S2不是1,2);

3、检查逻辑线圈触发是否正常,车辆压到逻辑线圈查看线圈2的绿灯是否正常亮且稳定(车压在线圈上绿灯一直亮,不会亮灭)

1、需要安装逻辑线圈,方案如下:

安装逻辑线圈

2、检查触发线圈和逻辑线圈接线是否正确,触发线圈接车检器7,8;逻辑线圈接10,11;输出3,4接到抓拍机IO口;

3、检查逻辑拨码是否拨码正确,LOGIC拨码S1 ON S2 OFF(注意S1和S2不是1,2);

4、检查逻辑线圈触发是否正常,车辆压到逻辑线圈查看线圈2的绿灯是否正常亮且稳定(车压在线圈上绿灯一直亮,不会亮灭)

检查逻辑线圈触发是否正常

二、雷达混行模式

1、需要安装逻辑雷达,方案如下:

安装逻辑雷达

2、确认接线无误,触发雷达接入相机IO口的IN1和G,逻辑雷达接入相机ALARM口的IN1和G

触发雷达接入相机

3、确认相机上已选择雷达混行模式,正向雷达选择IO1,背向雷达选择IO3

选择雷达混行模式

三、视频混行模式

1、相机抓拍参数中开启正向车牌识别

按照规范调试识别区域和轨迹

2、PMS/310终端开启短时间内过滤相同车牌的功能,可配置过滤时间

 

 

海康威视出入口抓拍机/抓拍显示一体机调试指导

调试流程:
出入口抓拍机/抓拍显示一体机 调试流程

第一步:调试前准备
1、架设检查
相机调试前请先确定下相机架设是否符合标准
2、接线检查
检查触发信号(车检器,雷达)到抓拍机及抓拍机到道闸之间接线
3、程序检查
请调试前检查相机程序,如果有更新版本,建议先升级程序到最新,以保证相机达到最优状态
4、相机调试
请注意,相机一定要调试,不要安装后不调试,好的识别率需要细致调试

第二步:应用模式选择

一、IP配置 :
官网下载SADP工具,直连设备激活修改IP(密码不要包含特殊字符)
二、应用模式设定:

☛ 单进单出车道:
1、视频触发:过纯视频触发相机抓拍√ 触发类型:视频触发

√ 场景模式:

1)收费站:大车多,车头不全场景

2)地下停车场:全天比较暗场景

3)普通出入口:除以上其他场景

√ 非机动车抓拍使能:是否抓拍非机动车?

2、线圈或雷达触发:由外接开关量(线圈或雷达)信号触发相机抓拍

√ 触发类型:IO线圈

√ 场景模式:同上

√ 非机动车抓拍使能:开启后,非机动车触发抓拍时,上传车型为二轮车;不开启,还是会出图,车型为未知。

√ IO触发默认状态:选择下降沿

√ 关联IO号:根据触发信号接入选择,IN1对应IO1,以此类推。

 

☛ 出入混行车道(出口和入口在同一车道):

1、视频触发或线圈触发:配置和单进单出车道配置一致!

注意:线圈混行,需将逻辑线圈接入车检器

2、雷达混行:

√ 触发类型:雷达混行

√ 场景模式:同上

√ 非机动车抓拍使能:开启后,非机动车触发抓拍时,上传车型为二轮车;不开启,还是会出图,车型为未知。

√ IO触发默认状态:选择下降沿

√ 关联IO号:

正向雷达:选择IO1,对应触发雷达接IO口的IN1和G

背向雷达:选择IO2,对应逻辑雷达接AlarmIN口的IN1和G

具体可参考:

关联IO号

 

三、配置界面参考

1、新版本抓拍机:

操作路径:配置——抓拍——应用模式

新版本抓拍机

2、老版本抓拍机:

操作路径:高级配置——设备配置——应用模式

老版本抓拍机

第三步:车牌摆正

1、调整相机角度,使车牌在图像中与图像下边沿保持水平。
车牌在图像中与图像下边沿保持水平

2、相机角度调整方式,沿着相机中轴线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相机角度调整

第四步:识别位置及车牌像素点

一、识别位置及车牌像素点:

调试时将车辆停在触发位置(触发线圈/雷达起始位置,视频触发一般将车停在离相机4米位置)

1、识别位置

进入预览界面查看抓拍机抓拍位置在整体图像的下1/3处效果最佳,如下图所示。

识别位置

2、车牌像素点标准:

√ 小车牌:80-120

√ 大车牌:120-180(强烈推荐:140-160)

√ 超大车牌:180-250

3、车牌像素点测量:

1)可在实时收图处测量(点击测量车牌,手动框选)。

☛ 新版本抓拍机:

新版本抓拍机识别效果

☛ 老版本抓拍机:

老版本抓拍机识别效果

注:也可在抓拍原图中通过画图工具打开查看

第五步:识别区域
注:识别区域一定要根据现场实际场景绘制,禁止用默认区域或随意乱画!
需要注意画车道线,两根车道线夹着的区域为牌识区域,如下图所示,红色虚线和车道线组成的区域为牌识区域。

识别区域

1、车牌抓拍时候,车牌本身必须在两条车道线所包围的识别区域内部;

2、识别区域包含抓拍前的轨迹区域;

3、无关区域不要过分绘制,会影响识别速度;

4、具体可参照上图

二、像素点调节操作:

快速配置界面:

1、先进行镜头初始化,再进行一键聚焦(新相机调试时必须先镜头初始化)

2、测量此时车牌像素点,若不符合要求,进行手动调焦聚焦微调,直到像素点达到140-160

进入预览—云台控制(左侧)

调焦+/-:调节镜头远近(如像素点过小可拉近镜头)

聚焦+/-:使车牌变清晰

三、绘制识别区域操作:

可直接点击快速配置界:拖动触发线,车道线1和右边界线按标准绘制即可。

1、新版本抓拍机:

新版本抓拍机画线

2、老版本抓拍机

老版本抓拍机画线

第六步:抓拍参数设置(牌识参数 → 补光灯参数 → 车辆特征参数)

 

第七步:出入口设置

出入口设置参数说明:

1、控制模式:

√ 平台控制:使用终端、平台控制的都选平台控制。

√ 相机控制:相机独立使用或者白名单前置使用,相机通过根据车辆信息管理规则控制,自己判断开闸;相机不操作的车辆类型,再交给平台控制。

√ 混合控制:OTAP上云协议模式下使用。

2、跟车不落闸

过车时抓拍机检查范围内有车时会进行锁闸,无车时落闸。

3、大车锁闸

开启后,过大车时可进行锁闸延时落杆,避免砸车。

4、继电器

对应继电器的功能类型;继电器1对应1A-1B;继电器2对应2A-2B

6、车辆信息管理

车辆放行规则设置,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有效

7、远程控制道闸

可通过此处检测相机到道闸之间的线路连接是否正常?

——————————————————–

☛ 新版抓拍机操作界面:

路径:配置——抓拍——出入口——道闸

新版抓拍机操作界面

 

☛ 旧版抓拍机操作界面:

路径:高级配置——设备配置——出入口——出入口

老版抓拍机操作界面

 

 

第八步:黑白名单设置(可选)
支持导入黑白名单
一定要按照模板导出示例填写,不能更改格式,否则会导入失败,导入失败按照提示进行内容调整后再导入。

第九步:语音及显示配置

☛ 新版本抓拍机LED显示配置
新版本抓拍机LED显示屏配置

☛ 新版本抓拍机语音播报配置
语音播报配置
新版本抓拍机语音播报配置

☛ 老版本抓拍机语音及显示
1、显示车牌

默认启用,可以显示空闲内容(过车显示在pms参数设置中配置)

2、显示内容

使用举例(每行用空格隔开):欢迎光临 [年月日] [时分秒] [余位]

支持显示余位信息,每行超过四个汉字左移显示

3、语音配置

播报车牌默认不启用,否则会重复播报,相机控制时启用
旧版本抓拍机语音及显示
☛ 老版本抓拍机空闲显示配置

✔ 启用多行显示配置:默认勾选

✔ 启用空闲和显示时长默认固定,无需修改

显示内容:

1、固定内容(车牌,日期,时间)可直接点击后保存 。

2、自定义内容输入汉字即可,保存后自动会更改格式。

(如:若要显示余位,直接输入余位两个字,保存即可,会自动更改格式)
老版本抓拍机空闲显示配置

☛ 老版本抓拍机过车显示配置

1、若单机使用,则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

2、若搭配终端pms使用,相机网页上过车内容需和空闲内容保持一致。
老版本抓拍机过车显示配置

☛ 老版本抓拍机语音播报配置

1、搭配终端pms使用时,无需启用,以pms下发播报为准。

2、若单机使用,则可选择启用播报。
老版本抓拍机语音播报配置

第十步:图像参数

一、通用参数

1、宽动态

夜间如果车灯过亮导致图像过曝,可按照时间开启宽动态抑制车灯;

注意:宽动态开启会导致图像噪点增大,不必要时候不需要开启;

2、镜头类型

默认手动

3、启用车牌亮度补偿

解决顺逆光问题,顺光时抑制过曝;逆光时过暗增强

☛ 新版本抓拍机:

路径:配置——视频——视频图像——通用参数

新版本抓拍机通用参数设置

☛ 旧版本抓拍机:

路径:高级配置——设备配置——图像参数——通用参数

老版本抓拍机通用参数设置

 

二、视频图像参数

1、快门:夜间如果图像过曝,可适当拉低快门

2、增益:夜间如果图像过曝,可适当降低增益

☛ 新版本抓拍机:

路径:配置——视频——视频图像——视频参数

新版本抓拍机视频图像参数设置

☛ 旧版本抓拍机:

路径:高级配置——设备配置——图像参数——视频图像参数

老版本抓拍机视频图像参数设置

 

三、ICR及定时模式

1、ICR:开启ICR切换可实现红外补光(解决白光污染问题)。

2、定时模式(推荐):夜晚时间配置与补光灯参数中常亮灯开启时间保持一致。

ICR及定时模式

 

海康威视出入口抓拍机接线指导

通用接线流程:
基础流程:车辆驶入→ 触发检测(线圈/雷达) → 抓拍+鉴权 → 开闸 → 车辆进入防砸区域 → 触发防砸 → 车辆驶离 → 自动落杆

1、触发检测
请参阅 :海康威视出入口抓拍机触发检测接线指导

2、鉴权(抓拍机+终端)
抓拍机与终端接线:
抓拍机与终端通过网线、交换机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即可(不走开关量信号)。
鉴权(抓拍机+终端)

3、开闸(抓拍机+道闸)
请参阅 :海康威视常见抓拍机和道闸的接线方法

4、防砸

道闸+车检器+防砸线圈

一、设备及端子接线示意图

设备及端子接线示意图

1、防砸线圈:

接车检器LOOP2-A、LOOP2-B

2、车检器:

车检器的继电器输出RELAY2-1和继电器输出RELAY2-2接道闸地感和公共:

情况1:RELAY2_1接道闸的红外/地感+,RELAY2_2接道闸的红外/地感-

情况2:RELAY2_1接道闸的地感+,RELAY2_2接道闸的地感-

情况3:RELAY2_1接道闸的地感,RELAY2_2接道闸的地线

情况4:RELAY2_1接道闸的地感,RELAY2_2接道闸的公共

情况5:RELAY2_1接道闸的地感,RELAY2_2接道闸的GND

情况6:RELAY2_1接道闸的地感输入+,RELAY2_2接道闸的地感输入-

情况7:RELAY2_1接道闸的地感LOOP,RELAY2_2接道闸的GND(电源)

注:不同型号的道闸实际端子标识不一样,以上是所有情况,您可按实际端子标识接线。

道闸+防砸雷达
道闸+防砸雷达设备及端子接线示意图

道闸的地感和公共接防砸雷达的(J1-1)(棕)和(J1-2)(黄)(不区分正负):

情况1:J1-1(棕色)接道闸的红外/地感+,J1-2(黄色)接道闸的红外/地感-

情况2:J1-1(棕色)接道闸的地感+,J1-2(黄色)接道闸的地感-

情况3:J1-1(棕色)接道闸的地感,J1-2(黄色)接道闸的地线

情况4:J1-1(棕色)接道闸的地感,J1-2(黄色)接道闸的公共

情况5:J1-1(棕色)接道闸的地感,J1-2(黄色)接道闸的GND

情况6:J1-1(棕色)接道闸的地感输入+,J1-2(黄色)接道闸的地感输入-

情况7:J1-1(棕色)接道闸的地感LOOP,J1-2(黄色)接道闸的GND(电源)

注:不同型号的道闸实际端子标识不一样,以上是所有情况,您可按实际端子标识接线。

注:验证方法
设备上电后实际过车测试,开闸后将车辆停在防砸线圈上,通过遥控器或控制盒点关闸,道闸不会落杆则验证防砸起效;将车辆开离防砸区域后,道闸才会自动落杆。

 

海康威视出入口抓拍机触发检测接线指导

抓拍机+车检器+触发线圈
一、非混行方案(一进一出)(抓拍机+车检器+触发线圈):

1、中间架设

优点:出入分离,管理简便,通行效率高。

缺点:中间架设安全岛对于车道宽度,有一定要求,不适用较窄车道。

非混行方案(一进一出) 中间架设

2、两边架设

优点:平时出入分离,特殊情况下可以两边同时开启以便于通行大型车辆;不需要中间预留安全岛位置,对车道空间利用率更高。

缺点:两边架设在包含辅助抓拍机的场景下有对向行车干扰的风险 Ø需绘制车道线或其他手段人为引导规范行车轨迹,避免出入相互干扰。

非混行方案两边架设

二、混行方案(出入混行)(抓拍机+车检器+触发线圈+逻辑线圈):

优点:可以通过逻辑线圈以及逻辑雷达实现单车道出入;对于出入口资源紧张,车道较窄场景,是个很适宜的解决方案。

缺点:由于需要另外架设逻辑雷达/线圈,对现场场景规范要求更高;一车一杆,双向来车需依次通过,通行效率较低。
混行方案(出入混行)

抓拍机+触发雷达

一、非混行方案(一进一出)(抓拍机+触发雷达)

1、中间架设

优点:出入分离,管理简便,通行效率高。

缺点:中间架设安全岛对于车道宽度,有一定要求,不适用较窄车道。

非混行方案(一进一出)(抓拍机+触发雷达)

2、两边架设

优点:平时出入分离,特殊情况下可以两边同时开启以便于通行大型车辆;不需要中间预留安全岛位置,对车道空间利用率更高。

缺点:两边架设在包含辅助抓拍机的场景下有对向行车干扰的风险 ,需绘制车道线或其他手段人为引导规范行车轨迹,避免出入相互干扰。

非混行方案(一进一出)(抓拍机+触发雷达) 两边架设

 

二、混行方案(出入混行)(抓拍机+触发雷达+逻辑雷达)

优点:可以通过逻辑线圈以及逻辑雷达实现单车道出入;对于出入口资源紧张,车道较窄场景,是个很适宜的解决方案。

缺点:由于需要另外架设逻辑雷达/线圈,对现场场景规范要求更高;一车一杆,双向来车需依次通过,通行效率较低。

混行方案(出入混行)

海康威视DS-TMG303道闸调速的操作方法

设置起杆频率:
当数码管显示”F0.00“时,按”确定“键进入,使用右方向键键控制光标的位置,光标闪烁时即可按键或键修改相应位置的参数值 ,修改完成后按”确定“键保存
注:参数值以起杆稳定为宜

设置落杆频率:
当数码管显示”F0.01“时,按”确定“键进入,使用右方向键键控制光标的位置,光标闪烁时即可按键或键修改相应位置的参数值 ,修改完成后按”确定“键保存
注:参数值以落杆稳定为宜

海康威视的道闸学习限位或正常落杆,关到位上翘不水平的解决方法

【问题现象】
1、道闸按操作标准学习限位时,出现关到位上翘不水平,该问题一般出现在DS-TMC407\DS-TMG52X\DS-TMG51X\DS-TMG42X等设备

2、道闸正常落杆后杆子不水平、上翘。

 

【原因分析】
1、道闸关到位上翘现象,包含“地面不平整”和“设备自身上翘”两种情况,可通过杆件与机箱侧面的是否垂直进行区分判断
地面不平整,实际杆子与机箱侧面是垂直的,此时设备无异常,需调整安装个别设备结构存在偏差,关到位杆子处于正角度,无法到0度,此时会出现杆子因结构问题出现上翘设备结构正常,但限位学习过程中,杆子在未到运行到水平位置时即遇到阻力,此时会出现关限位学习不准确而出现杆子上翘。

2、杆子螺丝可能没拧紧。

【排查思路】
1、关到位上翘,通过杆件与机箱侧面是否水平确认设备是否正常,若设备正常需调整安装;道闸断电切到手动状态,扶着杆子从上往下,直到压不动为止,此时机芯结构处于最低点。若此时杆子上翘,可判断为结构问题,否则结构正常;限位学习过程中,杆子未到水平位置即遇到阻力导致关到位不水平,一般常见于栅栏杆的支撑脚碰到地面、长直杆被支撑架顶住,未学习到最低位置。

2、检查螺丝。

 

【解决方案】
1、若设备杆件与机箱垂直,则设备正常,需调整安装地面平整度;若确认结构问题,处理方法:申请可调夹头备件,若偏离幅度不大,也可通过垫机箱的方式临时处理;限位学习时将栅栏支撑脚、长直杆支撑杆等临时拆除,学习完限位后再装上即可。

2、道闸上外部信号线比如防砸的线还有抓拍机控制线先去掉,道闸起杆后断电,将下图1连杆两头的螺母拧松,然后螺丝刀插中间孔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让下面这个连杆变长一点,如图2所示,变长一点后然后落杆测试看能不能落到水平,如果可以的话再把两头螺母拧紧,一定要拧紧!!!拧紧后再正常限位学习

逆时针转拧紧后再正常限位学习

海康威视超脑S系列、智脑录像机周界防范及去误报配置指导

去误报功能是指对越界、区域入侵进行人体和车辆目标二次识别,识别是否为人体或车辆触发的报警,过滤非人/车触发的报警,可以大大提高人员/车辆入侵报警准确率。
配置周界去误报,支持设备本地、浏览器和4200客户端远程进行配置,推荐使用网页访问设备IP方式进行周界去误报智能规则配置。
通过网页配置

一、前期工作:

1、检查是否安装硬盘

配置→存储→存储管理→硬盘管理,查看硬盘状态是否正确;

查看硬盘状态

2、添加相机通道

配置→系统→通道管理,在此界面完成摄像机通道添加。

添加相机通道

 

二、区域入侵配置

步骤一、启用本地Smart侦测

配置→事件→Smart事件,选择通道,启用本地Smart侦测

(注:新版本设备中,“启用本地Smart侦测”已改名为“后智能分析”,功能相同)

启用本地Smart侦测

步骤二:区域入侵规则配置

配置→事件→Smart事件,启用区域入侵侦测,勾选检测目标“人体/车辆”,

选择警戒区域,绘制区域以及最大尺寸、最小尺寸,设置时间阈值,灵敏度等,点击保存。

区域入侵规则配置

步骤三:联动方式配置

声音报警:设备本地蜂鸣器报警;

邮件联动:发送邮件到指定邮箱;

上传中心:客户端和平台报警展示;

监视器上告警:设备本地同屏预览弹窗

联动方式配置

 

 

三、越界侦测配置

步骤一、启用本地Smart侦测

配置→事件→Smart事件,选择通道,启用本地Smart侦测

(注意:新版本设备中,“启用本地Smart侦测”已改名为“后智能分析”,功能相同)

步骤二、越界侦测规则配置

启用越界侦测,勾选检测目标“人体/车辆”,

选择警戒面,绘制区域以及最大尺寸、最小尺寸,设置方向,灵敏度等,点击保存。

越界侦测规则配置

步骤三、联动方式配置

声音报警:设备本地蜂鸣器报警;

邮件联动:发送邮件到指定邮箱;

上传中心:客户端和平台报警展示;

监视器上告警:设备本地同屏预览弹窗

联动方式配置

 

通过本地配置

一、录像机已添加好摄像机

二、周界防范配置

1、点击“系统管理 →事件配置→Smart事件”,

勾选“启用越界侦测/区域入侵”,目标检测勾选“人体或车辆”,绘制布防区域和越界智能规则、最大/最小目标,勾选本地smart侦测

(注意:新版本设备中,“启用本地Smart侦测”已改名为“后智能分析”,功能相同)

周界防范配置

 

2、配置选择联动方式,点击应用即对该通道完成周界去误报配置。

配置选择联动方式

 

 

注:相关参数说明

若要实现去误报,必须勾选检测目标,对触发事件的物体进行分析后输出报警;

勾选人体或车辆,则可以检测到人体或车辆触发报警;

两者都不勾选则表示不进行去误报,所有类型物体触发后均输出报警。

 

最大目标和最小目标

最大目标和最小目标指在视频中物体的目标框大于设置的最大目标框和小于设置的最小目标框的物体不会触发报警,具体按照各个场景成像情况设置最大目标和最小目标。

 

灵敏度

灵敏度表示了目标跨过越界线或入侵区域的程度,设置越高越容易报警,默认值为50,根据现场越界侦测,区域入侵的实际使用效果,对于误报较多的场景,可以适当降低灵敏度;对于漏报,不识别,不报警的场景,可以适当提高灵敏度以达到较好的报警效果。

 

时间阈值

时间阈值表示目标跨过越界线或区域入侵时间长短,默认值为0,对于快速移动目标场景可降低时间阈值,提高报警准确度;对于目标停留时间长的场景可适当提高时间阈值,减少报警数量。

 

方向

有“A<->B(双向)”、“A->B”、“B->A”三种可选,是指物体穿越越界区域触发报警的方向。“A->B”表示物体从A越界到B时将触发报警,“B->A”表示物体从B越界到A时将触发报警,“A<->B”表示双向触发报警。

海康威视枪球摄像机联动配置指导

注:枪球摄像机联动需要枪机跟球机的型号都包含/LF 才支持。

1、枪球联动功能主要应用在平整空旷,目标较少的场景中,枪机检测到移动的目标后球机可以拉大倍率将目标细节看清楚。

2、搭建枪球联动的环境时需要注意枪机和球机的距离尽量保证在1m以内,不要离得太远,否则会影响标定的准确性。

3、同时枪机在选择镜头时尽量保证枪机画面与球机1倍率下的画面大小相似,易于进行标定。

4、配置需要使用专门的4200客户端,主要的配置过程主要分为三步,一是登录球机,二是标定,三是开启跟踪。下面分步进行说明

 

1. 登录球机

首先将枪机和所需要联动球机添加到4200上,进入主预览界面,在枪机的画面上点击右键,选择远程配置->高级配置->主从跟踪,如下图

登录球机
主从跟踪

然后依次在4个登录框中登录球机IP,登录球机的数量最大为4个,目前系统可以支持1-4球的联动

登录球机IP

 

2. 标定

标定分为手动标定和自动标定两种方式,手动标定的标定效果比较准确,自动标定效果相比没有手动标定的效果好,但是配置方便,建议现场先使用自动标定,若效果达不到要求在使用手动标定。

(1) 自动标定

采用自动标定的方式时请将球机画面拉到1倍下,并调整球机的角度,使球机画面和枪机画面基本一致(双击单个球机画面)

自动标定

点击“应用”,10s左右时间在球机画面左下角会提示标定是否成功。标定成功后,在调整球机的角度和倍率,放大到合适的位置后点击“设置跟踪倍率”,这时设备会将该倍率系数保存,由于自动调节不同位置的倍率大小。(注:点击完“设置跟踪倍率”后不要在点击“应用”了,否则会将之前的标定数据覆盖)

(2) 手动标定

手动标定需要有六个标定点,在1-6个坐标的位置点击一下,在点击“”,会在IPC画面上出现相应的蓝色的标定点,标定点的初始位置均在画面中心。开始标定时,先将六个标定点全添加到画面上,将其中一个标定点拉到一个位置,并调整球机画面,将球机的中心对应到相同的位置(标定时请将球机倍率拉到1倍,球机画面中的绿色十字表示是球机画面的中心位置,右下角的3D定位快捷键可以辅助操作,标定时先将IPC的标定点拉到一个醒目的位置,然后点击3D定位开关,打开3D定位,点击相应的目标,球机拉到该点后再点击3D定位开关,关闭3D定位,此时球机对应的坐标就会自动更新到右侧标定点列表中)。手动标定需依次将六个点都标定好后,点击“应用”,过10s左右,会提示标定是否成功,然后再调整球机位置和倍率,达到合适的大小,在点击“设置跟踪倍率”。(注:点击完“设置跟踪倍率”后不要在点击“应用”了,否则会将之前的标定数据覆盖)

 手动标定

 

3. 开启跟踪

标定完成之后,将配置切换到跟踪页面,将“启用跟踪”项开启,并选择“自动跟踪”,配置好跟踪时间,目前支持0-60s的跟踪时间可以配置,0表示一直跟踪当前目标,其他数字表示跟踪当前目标超时后切换到下一个跟踪目标。然后点击“应用”球机即可以开始进行联动跟踪

目前联动跟踪的智能规则只有“越界侦测”和“区域入侵”两种,要想开始自动联动跟踪,还需给IPC配置“越界侦测”或“区域入侵”规则的一种,这样当IPC场景中有目标触发报警,球机就会联动这跟踪过去。

开启跟踪

ICP备案号:晋ICP备18007549号-1